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

生活槓桿 (Life Leverage) - Getting More by Doing Less.

生活槓桿 (Life Leverage: How to Get More Done in Less Time, Outsource Everything & Creating Your Ideal Mobile Lifestyle.)
這是一本涵蓋個人管理、時間管理、目標管理等概念,企昐讓生活更美好的書。


適合的讀者:
1.每天被瑣事忙得暈頭轉向的人
2.想要更有效率完成重要事物的人
3.自認為很努力,但投入的時間及心力卻無法轉換成財富的人


不適合的讀者:
1.想針對時間管理主題深入研究的人。


你是一個埋頭苦幹的人嗎?你一直很努力,花了很多心思把工作做好,但還是賺不了錢嗎?那或許《生活槓桿》可以提供你一些想法。
槓桿的概念,即是透過他人或工具的力量,讓事情能夠事半功倍。而《生活槓桿》這本書的存在目的,在於引導讀者使用作者所提供的方法,在投入更少的時間/精力的前提下,換取更大的產出效益,同時伴隨著財富及自由時間的增加,最終贏得人生的掌控權。


本書的作者是Rob Moore,他曾經投入藝術創作卻未成功,後來發現自己的熱情並成為房產企業家後,分享成功經驗及訓練他人。這本書主要分成概念、策略、方法、藍圖四大區塊,說明生活槓桿的原理及應用,引領讀者吸收理解。,整本書念完之後,我得到了以下的收獲:


1.有很多書都提到,人生中,選擇比努力重要,而本書作者提出了VVKIK的概念,協助我們判斷每件事物是不是值得投入心力/時間及資源:
(1)Vision願景,符合我未來的生涯願景(我想成為的人)
(2)Value價值,符合我的中心思想(例如家庭至上,健康第一)
(3)Key Result Area關鍵領域,設定具策略性的三至七個重點項目,執行這些項目可以幫助我們往Vision前進。
(4)Incoming-Generating Task收入創造任務:在關鍵結果領域中,這些任務是可以帶來財務價值及利潤的。
(5)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,關鍵績效指標:使用量化資訊,定期檢視並衡量表現。


2.要讓生活能夠更有主動性,可以有以下幾個技巧:
(1)將系統運作自動化:這在很多時間管理的書籍都有提到,透過待辦清單的建立及接到任務的流程,搭配有條不紊的雲端化及檔案管理,可以減少雜事及混亂造成的時間浪費,作者在此提到許多像銀行、雲端工具及有聲書的應用。
(2)勇敢放手交給團隊及人際網絡:邀請專業人才並向他們學習永遠是節省時間的不二法門,例如近期我向一位許久不見的旅行社友人詢問泰國旅遊的行程,結果他竟然已經去過泰國五次了,在短短20分鐘的請益中,他給了我很充實且實用的資訊,我判斷這些資訊至少節省了我數天的時間。
(3)服務的願景,回歸到”Income-Generating”的概念,要想獲得財富,一定要提供能夠為他人解決問題且有價值的服務,而槓桿也代表了服務的規模及速度,有耐心且有策略地累積服務效能,就有可能實現理想的生活。


3.閱讀此書後,我的行動:
由於每週的一、三、五、日,是我們家需要倒垃圾的日子,過去的流程是
(1)晚上7點50倒完垃圾,約5分鐘可完成。
(2)倒完垃圾可能會流汗,所以接著洗澡(15分鐘)
(3)洗完澡後,把髒衣服丟進洗衣機(40分鐘)。
待解決問題:上述的狀況,會造成我與老婆每天超過9點才能哄小孩睡覺。閱讀此書後,我即與老婆討論,是否能把倒垃圾的工作外包給另一個每天也會倒垃圾的鄰居,而交換條件是送這位鄰居我能免費取得的公司福利品?如此將有雙贏的局面。
後續的結果,是近期會去了解有沒有這樣願意協助的鄰居,而這樣的對話,也讓我與老婆重新思考原本的作業流程,或許不需要等洗完澡再把衣服丟進洗衣機,或是先洗澡再去丟垃圾亦無妨,這樣就可以把哄小孩睡覺的時間提前,我們也獲得了更多自由的時間。


順帶一提,作者在書中也提到裁培他的兒子成為高爾夫專家的經驗分享,幫小孩做抉擇,並且很有意識的引導小孩往職業高爾夫選手的路徑前進,非常有「刻意練習」的想法,讓小孩4歲就贏得第一場正式比賽,並且持續進步成長,這也讓初身為人父的我有很多啟發。


最後,若要我對本書挑毛病,我想唯一可惜之處,就是在同一主題下的各個子觀念的銜接方式不是很好,有時每個大章節下的子題並沒有接得很順,閱讀起來會讓人覺得不甚流暢,但整體仍值得一讀。


閱讀必須有行動,若您也對此書有想法,不妨一起交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精準學習讀後啟發-學習、反思、行動的串接

《精準學習》這本書是「得到」App最受歡迎的說書人成甲,針對「如何學習」為主題的作品。 以下這句話可以用來表達這本書的宗旨:「將學習過程解構,如何讓學習更有效,並且對人生產生行動」。我想應該有很多的閱讀愛好者,時常上課,閱讀,固然在上課後有滿足感,並且覺得醍醐灌頂,卻仍然難...